龍有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四種類型。佛教認為龍是畜牲類中的神靈物,故又稱為「龍神」,佛陀曾對諸比丘言:「有四事終不可思惟,云何為四?眾生不可思議、世界不可思議、龍國不可思議、佛國境界不可思議」,龍眾是不可思議的神祕生命體之一。
龍眾與人類有何分别?《起世經》中說,閻浮提人有五種事勝過一切龍與金翅鳥等:勇健、正念、是佛出世處、是修業地、是行梵行處。至於諸龍及金翅鳥有三種事勝過閻浮提人:壽命長、身形大、宮殿寬博。可知龍宮之美與珍寶之富勝過人間,龍王頭上有一顆能變現出珍寶之如意寶珠,可滿足眾生所祈求之物。
此外,龍王能翻云行雨,《增壹阿含經》說龍行雨不從口、眼、耳、鼻出,而是從龍的意念行雨。毒龍常起惡念,發雷電、降雹雨,摧毀大地,侵擾人畜;善龍則常以善心降雨,讓民間風調雨順而五穀豐收。
龍族也是佛教天龍八部的護法神之一。因為龍身受五苦業報的限制,佛陀不允許龍眾出家。雖然佛陀禁止龍出家,但仍為其受三皈依,佛經中說:「畜生最初受三自歸,伊羅鉢龍王為首。」由此可知畜牲道中最初受三皈依的是龍類。
根據《長阿含經》的敘述,統領龍國的是四天王中的南方毗樓勒天王;且龍國擁護忉利天主帝釋,每當阿修羅王欲發兵和帝釋爭戰,第一輪捍衛帝釋出戰阿修羅的就是龍國兵眾;若是戰況劇烈到必須帝釋親自出征,帝釋則是乘坐在善住龍王頭頂上,出天宮與阿修羅共戰。
佛經說龍有二類:擁護佛法保護世界的是「法行龍王」,反之則為「非法行龍王」。「非法行」的龍王,多是經常吐火擾害眾生的惡龍、毒龍。佛經故事中有不少「降龍」的記載,《增壹阿含經》中敘述佛陀成道不久,在度化事火外道優留毗迦葉的過程中,曾降服毒龍,將之收入佛鉢中。由此可見惡龍的特性是易怒多瞋恚,常起毒害之心,噴出毒火加害眾生。而「降龍」的要領就是入「慈三昧」與「焰光三昧」,銷熔毒龍吐出的瞋恚之火。
諸龍王於大乘諸經典中,多列於佛陀說法之會座中。據《龍樹菩薩傳》稱,大龍菩薩將龍樹菩薩接入龍宮,開七寶藏,授予諸方等深奧經典,所以大乘佛法視龍王為經典的守護者。
此外,龍眾亦蒙佛陀授記,在《佛說海龍王經‧授決品》中,佛陀為龍王之子威音及龍王之女寶錦授記做佛;《法華經‧提婆達多品》記載娑竭羅龍王之女,以八歲之齡在南方無垢世界剎那成佛。
《大寶積經》中亦有佛為龍女、龍王授記成佛的〈龍女授記品〉、〈四龍王授記品〉。而《大智度論》 中說:「娑伽度龍王十住菩薩,阿那婆達多龍王七住(不退轉)菩薩。」此處已將二龍詮釋為大菩薩的權現龍身。
在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經》上、中卷,有一百多名龍王名字,很多曾在佛經中出現,都是有記載出處的,在此選用部份與眾分享:
難陀龍王:Nanda,意譯為歡喜龍王,乃護法龍神之上首。
跋難陀龍王:Upananda,意譯為賢喜龍王,又稱優波難陀龍王,與難陀龍王為兄弟。
娑竭羅龍王:Sāgara,意譯為海龍王,又稱娑竭羅龍王,為古來請雨法之本尊,亦為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。
婆蘇枳龍王:Vāsuki,又云和修吉、婆修只。此云九頭龍,又云多頭。意譯為寶有龍王、寶稱龍王,多頭龍王、九頭龍王,又稱婆修豎龍王、筏蘇枳龍王。能繞妙高山,並以小龍為食。
德叉迦龍王:Taksaka,意譯為多舌龍王、兩舌龍王、視毒龍王、現毒龍王、能損害者龍王。《一切經音義》曰:此云能害於所害也。謂德叉是所害聲,迦是能害聲言。由多言故名多舌,非是口中多舌也。又云視毒龍,此龍瞋時噓視,人畜皆致命終也。
無熱惱池 anavatapta:又稱阿耨達龍王。住於雪山頂之阿耨達池。《俱舍論》云:「雪北香南 有大池水,名無熱惱。縱廣正等面各五十踰繕那量 ,八功德水盈滿其中,非得通人無由能至。」
摩那斯龍王:Manasvin,意譯為大意龍王、高意龍王、慈心龍王、大力龍王、大身龍王,又稱摩那蘇婆帝龍王。
優缽羅龍王:梵語Utpalaka,意譯為青蓮龍王。因住於青蓮華池而有此名。
(以上八大龍王出自法華經卷一序品、陀羅尼雜集卷三、法華經文句卷二)
佛世尊龍王 buddha bhagavān nāgarāja,《華嚴經 》云:「大龍身中從定出,大龍身中入正定。」可見龍中也有菩薩權現利生也。
大麼娜斯 mahā-manasvī:此云大慈心。華嚴經云:「摩那斯龍王將欲降雨,先興重雲彌覆虛空,凝停七日而未降雨,先令眾生究竟諸業。何以故?彼大龍王,慈悲心故,過七日已,漸降微雨,普潤大地。」
阿鉢羅羅 apalāla:此云無等。西域記卷三云:此龍者,迦葉波佛時生在人趣,名曰殑祇,深閑呪術,禁御惡龍不令暴雨,國人賴之以畜餘糧。居人眾庶感恩懷德,家稅斗穀以饋遺焉。既積歲時,或有逋課。殑祇含怒願為毒龍,暴行風雨損傷苗稼。命終之後為此池龍。
沙彌龍王 śraman. a nāga rāja:《西域記》卷一云: 大雪山之頂有池,請雨祈晴隨求果願。聞之耆舊曰 :昔健馱邏國有阿羅漢,常受此池龍王供養。每至中食,以神通力,並坐繩床淩虛而往。侍者沙彌密於繩床之下,攀援潛隱。而阿羅漢時至便往至龍宮,乃見沙彌,龍王因請留食。龍王以天甘露飯阿羅漢,以人間味而饌沙彌。阿羅漢飯食已訖,便為龍王說諸法要。沙彌如常為師滌器,器有餘粒,駭其香味,即起惡願。恨師忿龍:願諸福力於今悉現, 斷此龍命,我自為王。沙彌發是願時,龍王已覺頭痛矣。羅漢說法誨喻,龍王謝咎責躬。沙彌懷忿未從誨謝,既還伽藍至誠發願。福力所致,是夜命終,為大龍王。威猛奮發,遂來入池,殺龍王,居龍宮。
善現龍王:《四分律》記敘他的壽命極長,心生厭離而變身作一少年,來求諸比丘度其出家欲超脫畜牲道。然而當善現龍王在佛寺睡眠時,不知不覺就露現龍身本相;諸比丘於是請問佛陀如何處理?佛言:「畜生者,於我法中無所長益。若未出家,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。若已與出家受具足戒者,當滅擯。」
伊羅鉢龍王:Erāpattra《四分律》中記載在遠古的迦葉佛出世時,曾是人身修梵行者,因為損毀伊羅鉢樹葉,犯戒受報生長壽龍中,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出世,牠還是龍身。牠化作人身前來佛前,請求世尊為其受其三皈依,由此開啟龍類最初受戒。
難陀、鄔波難陀二龍王:Nanda-upananda《增壹阿含經》中敘述帝釋請佛陀往三十三天為其亡母說法。這件事被此二惡龍聽到後,興起了瞋恚之心,不樂意沙門在其上飛行,佛陀遂派目連前往降龍,清除霸占前往三十三天的路徑。
所以諸等龍王,雖然為畜生道神靈,但實為佛菩薩的化身,以龍王之身,度脫龍族有情。而龍眾亦欣慕諸佛皆出人間,人類可得此身出家修行。因此我們要珍惜,今生的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努力修行,超脫三界六道輪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