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疾疫劫」的正观

Teachings

作者:释定印

世间有「小三灾」劫:刀兵劫、疾疫劫、饥馑劫,谓人自相残害,天神不护、鬼神吐毒,至世间多灾多难,至世间多灾多难,人民苦不堪言。

何谓疾疫劫?  《起世经》卷 9〈10 劫住品〉谓:「非人放其灾气,流行疠疫,致使多人得病命终。 」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卷 134 更谓:「非人吐毒,疾疫流行,遇辄命终,难可救疗,都不闻有医药之名。  」(非人:人类以外的众生。 《萨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》卷 2:「非人者,天、龙、夜叉、干闼婆、阿修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、人非人(能变化作人形的鬼神)、毘舍遮鸠盘茶等。 」)

由于非人向人间吐毒气或释放灾气,令疫症流行,很多人抵挡不住,还未知道有何医药,已得病而亡。

那为甚么非人要对付人类呢?  《起世经》是这样说的:「何以故? 以其放逸行非法故。 彼诸非人夺其精魂,与其恶触,令心闷乱,其中多有薄福之人,因病命终。 」

人类行放逸行,做不如法的事情,非人有机可乘,摄取他们的精魂,精魂护不了人身,人就开始生病,遇上福德不足,便会因病而终。

究竟人类做了甚么放逸之举呢?

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卷 134:「非法贪染污相续,不平等爱映蔽其心,邪法萦缠,瞋毒增上,相见便起猛利害心。 …… 各逞凶狂,互相残害。 …… 非人吐毒疾疫流行。 」

《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》卷 2〈8 嘱累品〉:「人坏佛教,无复孝子,六亲不和,天神不佑,疾疫恶鬼日来侵害。 」

《妙法圣念处经》卷 2:「远离真实及诸智能,恒造恶业,…… 受种种苦:刀兵、饥馑、风火、疾疫。 」

众生不生正见,思想与远离烦恼的智能相违,心虽有爱,却不平等。 只爱自己,连亲人、朋友都不相敬爱。 世人无义无孝,心中只有瞋害怨毒,不断造作不如法的恶行,彼此于邪法残害,不肯停息,此种心识最易摄受恶毒邪气。 天神不愿意保护世人,疾疫恶鬼便有机可乘。

☆ 如何脱离疫疾之苦?

经论有不少处讲述解脱疾疫苦之法,主要内容,其实离不开戒、定、慧

在「戒」方面,法琳法师《辩正论》卷 6 主张:「若人持戒,多诸天增,足威光。 修罗减少,恶龙无力,善能有力。 …… 兵戈戢息,疫疾不行。 」

法琳法师指出,若有人持戒,以持戒之善,能招感龙天的护持,修罗恶龙等也不能对人作恶,更何况鬼神? 疫疾也不能害人了。

那么在戒方面,主要如何修,才能退走疾疫呢?

《福力太子因缘经》卷 4 说:「以十善法普为化导,时阎浮提人民,炽盛安隐快乐,息诸鬪诤,…… 悉无盗贼、饥馑、疾疫。 」

若人民受「十善法」化导,能行身三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;口四: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;意三: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则得安稳快乐, 疾疫自然消散。 在意方面,该经特别强调不瞋,苦难当中,更不应该起瞋斗之心,只有不再沉迷斗诤残害,人们才能获救。 而《佛所行赞》进一步提及「不慢、不嫉、无害」等心,其卷 1〈2 处宫品〉说:「无慢、无悭、嫉,亦无恚、害心,…… 合境无饥饿,刀兵疾疫息。 」

 

无慢、无悭心,与「不贪」相应;无嫉、无恚、无害心,与「不瞋」相应。 慢、悭、嫉、恚、害,都是现今社会的病态。 得成就者慢(骄慢),不成就者嫉(嫉妒);富有易生悭(吝啬)心,不富常生瞋恚。 当人家富足,且傲慢霸道,其他人都希望富者受到教训,要他们也尝尝悲惨苦恼的滋味;倘若自己不贫,但自身优越感和既得利益受到威胁,便千方百计令对方有所衰损。 这种害心,使人争斗不断,因此天神不护,鬼神吐毒;须知瞋恨慢嫉,未及害人,反害自身。

 

十善业是佛陀的根本教法,也是佛弟子的基本修行。 看似简单的防非止恶行为,容易为佛弟子所忽略。 殊不知落实持戒,不只是修行的根本,也是对治险难的根本。 三业(身、口、意)清净, 福报之盛,不但可化灾祸、少怨敌,更能招感不可思议的助力。

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 52〈10 诸魔得敬信品〉就记载:「复有百亿诸魔…… 令地精气、众生精气、法精气,皆悉增长。 若有世尊声闻弟子,住法、顺法、三业相应,离诸烦恼浊乱鬪诤,不相言讼,不求名利,于诸恶法羞惭耻愧…… 于诸善法相应住者,…… 于一切处,所有鬪诤、饥馑、疾疫,…… 我皆遮护。 」

身口意三业顺于善法而坚定持守的佛弟子,对于恶法羞耻惭愧,不愿意作斗讼争名的浊乱烦恼业,这样的人,连百亿诸魔都赞叹护持,增长其精气,遮止病疫,使之不受外邪侵扰, 免去疫疾之苦。

戒的修行,除了「止持」(不做恶事),还有「作持」(多做利益人之事)。 《悲华经》卷 6,就曾述及行善如何令疾疫消散。 其〈诸菩萨本授记品〉谓:「教化一切众生,悉令住于六和法中,亦令安止住四摄法,众生所有疾疫、黑闇,当令灭尽。 」

若众生能于苦难中行「六和敬」(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戒和同修,见和同解,利和同均)又能修「四摄法」(布施,爱语,利行,同事),不但不起纷争,反而彼此帮助,互相包容、鼓励和支持。 由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和悦共融,是充满正法光明的力量,能使疾疫黑暗灭尽。

在「定」方面,《瑜伽师地论》卷 37〈5 威力品〉谓:「能施安乐者,谓佛菩萨依定自在。 说正法时,与听法者饶益身心轻安之乐,令离诸盖,专心听法…… 又令诸界互相违变、能为损害、非人所行灾疠疾疫皆得息灭,是名能施安乐。 」

在疫症期间,修行人可为众生作「安乐施」,令受病苦者不会因境而现起各种烦恼盖缠而苦上加苦。 但这种施安乐之法,需先要求自己保持身心的平静。 修行人三业清净,便能依定而得自在。 这样与人交流,才能从容不逼,所说正法,才能明利清晰。 因为自己从容自在,才能以正法引导苦难者放下忧苦,身心轻安。 苦难者得身心轻安之乐,自然不再思维损害违变之事。 不做恶业,非人不得乘虚而入,疫疾也得息灭了。

在「慧」方面,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 2〈7 奉持品〉提及金刚手菩萨曾发愿:「十方世界一切国土,若有此经受持、读诵、解说之处,我当各与如是眷属,于一念顷即至其所,守护正法、建立正法,  令其国界无诸灾难,刀兵疾疫一切皆除。 」此虽说受持般若经典,得金刚手等菩萨第一时间护持,解除疫劫。 其实,在灾难时期,受持一切经典,都有益处。 若能持戒、修定,自能与经典义理相应,明白「缘起性空」之义,能建立正法,对事对理不执、不恼、 不忧:近者对当今人事不起烦恼;远者能从空性发大心, 以己所学度众脱苦。 如此能利己利他之贤人,自得诸佛菩萨守护,令其国疾疫散除。

除此以外,不少经典都提及疫疾时多念佛菩萨。 如《撰集百缘经》卷 2〈2 报应受供养品〉,述及王舍城的那罗聚落,多诸疫鬼杀害民众,人民相信「如来在世利安众生,…… 当共一心称南无佛陀,以求救济病苦之患。 」佛陀得知此事后,即往化度,劝令修善,疫鬼即同时退散。 虽然此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佛世,然而这种情况,相信于佛不在世的当今,仍然有效。 如来慈悲,决不会因入灭而舍弃众生,众生忆念佛的修行和功德,心生慈悲,以学佛的行持对待众生,则一样能收退散疾劫之效。

至于归命菩萨能使疾疫消灭的例子,如《大方广十轮经》卷 2〈2 诸天女问四大品〉:「众生过去恶业故,常处刀兵疾疫劫…… 当悉归命于地藏(菩萨),当令苦恼悉消灭。 」 由于菩萨(除地藏菩萨外,还有药王菩萨、观世音菩萨等等)多生多世修断灭妄想、无瞋害心,身心遍满清净光明,念佛、菩萨之名,即与光明清净相应,渐渐退散各种黑暗。 加上各菩萨均发愿要度脱众生苦难,故以净信心、至诚恭敬称念、归命诸菩萨,菩萨能以愿力及多生多世所修威德力,助众生脱离苦海。

☆如何预防疫疾的来临

至于如何才避免疫疾来临呢? 其实也离不开「戒、定、慧」,不过,经典还特别提出二波罗蜜:布施忍辱

在「布施」方面,《正法念处经》卷 31〈6 观天品〉谓:「无畏布施。 …… 无有兵刀、灾俭、疾疫横死。 不畏怨敌,无病安隐,离于火畏及以水畏,无疾疫畏。 」

救度众生,为其祛除种种怖畏,谓之「无畏施」。 由于心识与忧悲苦恼不相应, 施无畏者,当下利益,是自己对火、水、疾疫都无畏,而长远利益,就是所处之处,也远离该等怖畏。

另外,「财布施」,特别是布施三宝,也可助自己远离疾疫之难。 《大毘婆沙论》 卷 134 谓:「若能以一诃梨怛鸡,起殷净心,奉施僧众。 于当来世,决定不逢疾疫灾起。 」《瑜伽师地论》卷 9 则说:「亲于佛所,供养承事,如于佛所,如是于学、无学僧所亦尔。 …… 必无疾疫灾横等起。 佛神力故,无量众生无疾无疫, 无有灾横,得安乐住。 」

诃梨怛鸡即诃梨勒,是一种有药效的水果,以此供养三宝,由于心里希望三宝长住久安、无饥疾之苦,故自己也相摄无疾疫之境。 但布施需如法,以尊重、 无贪、无竞、无分别的清净心,不遗师训、随着供养而学道,此谓之恭敬供养。 以此恭敬心布施,即布施十方法界一切佛菩萨,功德之广,能遍十方,自能感得诸佛龙天护持,不受灾横苦了。

在「忍辱」方面,《瑜伽师地论》卷 35〈2 发心品〉这样说:「成就增上柔和忍辱,能忍他恼,不恼于他。 见他相恼深生悲,(则)恼、忿、嫉、谄等诸随烦恼, 皆能摧伏,令势微薄。 或暂现行,速能除遣。 随所居止,国土城邑。 于中所有恐怖鬪诤、饥馑过失、非人所作疾疫灾横,未起不起,设起寻灭。 」忍辱,乃心不动。 对乐境、苦境均不动本来清净心。 此处特别强调忍逆境所起之烦恼,所谓增上,就是在不随逆境起恼、忿、嫉、谄等烦恼,不抵抗、对付对方的基础上,更发起慈悲心,希望所有恼害众生者均得解脱。 如此由忍辱而生起的广大慈悲心,就使国土无恐怖纷争,人不相害,疾疫自然也不临了。

但是,当中可能会有人反问:我一向修善,经常布施,也没有害人、生起纷争, 那为甚么我还要受疫疾之苦呢? 于此《起世经》有这样的说法:「诸如法人,以其过去无十善业胜果报故」,如法修行的人,理应不该受到劫难之苦。 但平日行善时,心仍离不开贪、瞋、痴;大难当前,而自己修行不够坚定;过去世又没有修十善业,或所修善业时未除烦恼心。 身虽行善,却属有漏(有烦恼)善,致使自己福报不足。 微弱而不稳定的功德福力,自难抵挡大灾难。 但这类人,若能在灾变中保持道心,最终是不会受大苦恼的,《起世经》续道:「于疾疫劫,众人遇病,逼切命终…… 彼众人,无相害心、无恼乱心,有利益心、慈心、净心故,当命终时,又各相问:『汝病可忍,得少损不? 颇有脱者、颇有起者、颇有疾病全差者不? 』…… 以是因缘得生天上。 」当自己不幸染病,仍无怨无畏, 心住于慈悲清净的善法中,病中仍关怀众生,希望他们离苦得乐。 此类善人, 虽福尽命终,因不离清净法的因缘,死后旋生天上,无有欲界苦,但受天乐。 所以应保持正见正念,因果决定不昧,因缘会遇成熟时,果报即生。

至于已经发菩提心,欲学佛修行度众生的菩萨,更不应身处疾疫难中而有所疑惑,《小品般若波罗蜜经》卷 7〈17 深功德品〉中,佛陀是如此教导菩萨的:「若菩萨在疾疫处,不应惊怖。 何以故? 是中无法可病故。 我应如是勤行精进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时世界之中,一切众生,无有三病。 」在《优婆塞戒经》 卷 2〈9 义菩萨心坚固品〉中对在家菩萨亦如是说:「疾疫世时复立大愿:以愿力故身为药树,诸有病者见闻触我,及食皮肤血肉骨髓,病悉除愈。 」

菩萨见到众生受苦难,不但不畏惧,反而更愿投入当中,慈悲拯救众苦。 所以佛陀教导菩萨道行者,在疾疫处,不应惊怖。 他们可以观想,从空无自性中, 无有实在的病,不应生起真实的恐惧。 在苦难中,应勤行精进,从闻思修,四摄六度去修行,使一切众生,永离贪瞋痴和热风冷等病苦。 菩萨遇苦而不困于苦,更发大愿,希望自己能以神通,化为药树,乃至一切可治病之药,不悭己有,不惧身苦,愿众生离病得愈,不再受疾疫之苦。

这种使命和承担力,是修行菩萨道的表现之一。 在《楞严经》中,佛陀就嘱咐弟子:「我灭度后,勅诸菩萨及阿罗汉,应身生彼末法之中,作种种形,度诸轮转。 」不止疾疫劫,一切末法的苦难,菩萨都不逃避。 菩萨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;在苦难中救度众生,在救度中成就道业。 既是本愿,也是修行的功课。

至此,我们可以总结三点:一、在经典中,疾疫之难,源自斗争瞋害,人必须持戒修善,不生瞋怨,不相侵夺,孝敬和顺,互相尊重忍让宽恕,清净和谐,才可使疾疫消散。 二、人世界的苦难,并非只有人类去面对。 脱离苦海的工作,诸佛菩萨、龙天众神、连众魔也参与其中。 世间从来就没有各自独立、互不相干的界限,而是因缘和合,彼此牵动。 人们在苦难中,从来也不是孤军作战。 我们须明白因缘、珍惜和感恩,三界六道都是同一体性,大家彼此成就,才可以离苦得乐,共成佛道。 三、发愿成佛度众生的菩萨,更不应于疾疫面前哀怨嗟叹,反之应投生众生苦难当中,历劫修学,守护服务众生。 世间只要还有发慈悲心、菩提心者的存在,佛法、善业、众生,终不会因灾难而,反而会因苦难的磨练,越显发出人性中慈悲与智能的光芒。

 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