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成法师新春开示2022

Teachings

各位善信,现在是二零二二年新春,首先在此恭祝大家身心康泰,家眷平安,万事如意,福慧增长。

观成今年的新春感想,以五个重点阐述,希望引发各位对前景生起正面乐观的瞻望,让大家并肩携手,活出更具积极意义的人生:

(一)回顾去年境况

(二)如何应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

(三)怎样发挥潜能面对困境

(四)在逆境中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

(五)祝愿与迴向

【观看视频:观成法师:发挥五种潜能,提升生命意义 (2022年农曆春节开示)

﹙一﹚回顾去年境况

新春是送旧迎新的时候,回顾过去两年,世界各地发生不少灾祸:瘟疫、水灾、火灾、社会不安、战争危机、恐怖活动、经济萧条、失业率增,致使不少人生活在恐惧、痛苦和忧伤之中。

最近有几位善信提问:“现今肺炎肆虐,感染者与日俱增,令到人心惶惶,百业颓萎。我们不知种下了什麽因,得此恶果?”

其实,万法不离于“业因”与“果报”的规律,即所谓“因果报应”。大凡瘟疫流行,都是众生共业所招感的。 什麽是“共业”呢?“业”是梵语Karma的音译,意指众生的一切身、口、意行为所产生和延续的力量。众生作善因或恶因,其后必招愆相应的苦果或乐果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云:“业力甚大,能敌须弥,能深巨海,能障圣道。”业力是涉及三世的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过去的“业因”感生现在的“果报”;现在的“业因”又成为牵引未来的“果报”。如是展转相生,互为缘起,形成强大无比的业力轮。

现今肺炎流行是属于“疾疫灾”。以因果律推寻其因,是由于人类的杀业所造成的。每年全球所屠宰的家畜,据统计,仅以猪、牛、羊、鸡四类,就有七百几亿隻,被捕杀宰吃的海类就更多得无法统计。人类为了制造皮草而每年宰杀超过一亿隻貂鼠。杀业太大了!《楞严经卷四》说:“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,如是乃至十生之类,死死生生,互来相噉,恶业俱生,穷未来际。汝负我命,我还汝债,经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”

明朝愿云禅师写有一首戒杀诗,颇能道出杀业的祸害:

“千百年来碗里羹,冤深如海恨难平;

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”

这首诗的意思是说:自古以来,世人每日屠宰牲畜,以供食用。这种习非成是的杀业,深如大海;它所翻起的冤恨波涛,是很难平复的。你想知道为什麽世间不断发生战乱、瘟疫摧毁人类吗?请君在深夜时,倾听畜生在屠场被杀时的痛苦呻吟与惨厉嘶叫,你就会理解到:这是人与畜在轮迴中,冤冤相报的循环杀业啊!

我奉劝各位今年开始食素,戒杀放生,渐惭就可以化杀业为慈悲,转怨气为祥和,大家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的善果。

从佛教所阐述的因果律来讲,肺炎瘟疫这都是共同的杀业所招感。作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这都是宇宙万物间,因缘果报、业力轮迴的法则,是不可避免的;所以佛门常说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若还不报,时辰未到”。虽然疫情这样严重,但若大家都採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,就不必太忧心,不要产生恐惧而影响自己的情绪。世间事物不断变迁。《易经》说宇宙万有一切事物,无不在变中,非变不可,这是宇宙法则。

以前在七零、八零年代间,香港有一齣电视剧,名《家变》,剧集的主题曲家传户晓,是黄霑先生填词,顾家辉先生作曲。其中有经典金句:“知否世事常变,变幻原是永恒…不必怨世事变,变幻才是永恒。经得风浪起跌,必将恶运变好运。”

以前好的会变坏,现在坏的将来又会变好。佛法称这法则为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知道生命的本质是“无常”,不是消极,反而可以使我们坦然面对人生,大家不要介怀现在的困境。世界万物都在瞬息万变之中,肺炎瘟疫很快就会变为过去!

﹙二﹚如何应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

儘管如此,我们现在是否坐看变幻,採取消极、忧愁的态度去等待环境变好呢?非也!《论语•微子》篇有讲:“往者不可谏;来者犹可追。”意思是指过去的不能挽回及弥补,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立志改善、积极进取的。即是说:我们要用两种心态应付:

(一)接受现实的情况,不要埋怨、抑郁、憎恨、产生不必要的情绪;

(二) 发挥自己的潜能,提升心灵力量去应付目前和创造将来的环境。

换言之: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,纵使所遇到的经历很可怕,但总是会过去的,要从逆境中汲取教训和啓示。虽然自己无法扭转灾祸,也避不过困境的降临,但你要管理自己心中的苦乐情绪,学习接受现实,放下负面情绪,渐渐就可以将困境化为力量,创造宁静祥和的内心世界。

至于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,我以前在几次讲坐中详细讲过,大家可以参看我在网络中的讲座,例如:“如何从烦恼逆境中解脱出来”、“如何在逆境烦恼中提起正念”。简单来説,当负面情绪如抑鬱、恐惧、愤怒从内心生起时,立刻要警觉,不要随著它走,要立刻把它放下,学习“四念处观”:即是“观身不淨”、“观受是苦”、“观心无常”、“观法无我”,以下再作解释。

﹙三﹚怎样发挥潜能面对困境

发挥潜能是需要有动力的,就是个人的生命的活力;这动力发自内心,要靠自己培养出来。怎样去培养呢?只要你有决心,要记著用禅修“止观”的方法。我们平日习惯了胡思乱想,执著人我、是非的妄念分别。这些烦恼会障碍潜能动力。我们要懂得用“止”的方法去除烦恼,不要让它在心中延续。佛门讲“顿除妄念为止”,即是内心执著烦恼时,要懂得立刻止息它,不要让它延续。然后,再专注修“观”,即是在达到“止”后,又把正确的思维提出来,进行更深刻,更细微的观察和思索,使能灭除烦恼,契合真理。

换言之:即是先要放下一切负面的情绪,但是要留意:不是憎恨、埋怨自己的情绪,亦不要呵斥别人的情绪;而是要自己心平气和放下它,让它溜走。古德讲:“山峰本不动;浮云自去来。”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它影响,像屹立不动的山峰,不随著白云﹙比喻烦恼﹚飘动;然后内心培养五种宝贵的力量。那五种力量?这就是唯识学的五别境(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),亦即是三十七道品的五力:信力、进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先讲信力。

﹙一)信力:首先要有自信心渡过困境,确立目标。凡做任何事都要建立目标,担当责任,全力以付,不要半途而废,不要老是计较自我的利益,要有佛法所讲的六度波罗蜜的“布施”精神。例如你是职员,如果你付出的努力,超过你所受的薪酬,你不但不介意,而且全力把工作做好,其实你不是吃亏,而是无私地布施,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重用。《地藏经》讲“捨一得万报”。西方有句谚谚:“What you give comes back to you multifold, in ways unimagined.” 亦是这个意思。我们以佛陀,乃至一切圣人的智慧和德行为榜样,学习他们的懿行,奉行他们的教导。虽然会遇到困难阻力,但不怀疑、不退缩,一切挫折都是宝贵的经验,克服困难,从挫折中成长,令信心更坚强。

(二)进力:即是精进努力,自强不息,不断向自己的能力挑战。在人生充满荆棘的途程上,要经得起考验,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。要力求向上,认真地检讨自己是否一日比一日进步,是否用最佳的步伐走向理想目标。西方有一句谚言:“Always test you limits.  You don’t know your limits,not before you push yourself to them.”《大乘起信论》讲:“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”只要有心精进努力,任何困境都能渡过。

(三)念力:一切语言行动,皆以心念为先导,故必须注意心的动向,即是时常觉察,管理自己的心念。佛法有四种管理心念的指引:

(1)观身: 如果情绪波动,而身体某处感到不适 (如心跳、头颈有压力、呼吸困难等) ,立刻用思惟去放鬆它, 专注观想该部位,作深、缓、长的呼吸,意念要放鬆压力,或者将烦恼的念头转为感恩、知足、轻鬆、乐观的心态。

(2)观受: 当烦恼来时,例如抑鬱,现在这“抑鬱”的痛苦感受是“空”的,只是一个念头,不是真我。 何必为一个烦恼念头而自怨自卑?它是“缘生即有,缘灭即无”的假相。我不应执著它为真实的存在。

(3)观心:这抑鬱念头是短暂无常的, 不是永恆的,无真实性,《景德传灯录•毘舍浮佛偈》讲“心实无生因境有,心若无时境亦无。”这念头是无常的,我不应执著它为实有,要放下它。

(4)观法: 这抑鬱念头不是“我”,只是随著种种原因而生,亦随著种种原因而灭的一个念头。我的焦虑、恐惧、不安亦没有真实性,只是一个常变的念头。我要放下妄念,让它离去,我应导向正念。如果你经常以“止观”方法遣除“我执”情绪,如大珠和尚的《顿悟入门要论》所说:“事来皆不受,一切处无心”,“受”就会自然泯灭,心识还复清淨。

(四)定力:散乱是修心过程中最大的困扰,收拾散乱要靠禅定。集中精神在一特定的对象上,训练“止”的工夫,将心念凝聚成为一股锐利的觉悟力,摒除一切无建设性的妄念。

(五)慧力:静坐的“止”就是不让妄想来扰动清淨明朗的心。若单靠“止”不足以发挥智慧,要提起正念而“观”。在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,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:“欲除烦恼当何所行?”维摩居土答:“当行正念。”。提起正念,即是以所学过的佛理﹙如缘起性空观、四念处观、慈悲观、空假中观、唯识观、十二缘起还灭观、四圣谛、八圣道等﹚照见一切所执的外境,使正念时常洋溢于生活中,引领身心的每一个经验,提升个人的思考力,这样就能培养出真实的智慧。当我们在思惟、工作或家庭上遇到种种问题,在慧力的指导下,便能分辨什么应作,什么不应作,难题很快迎刃而解。这五种力量需要各人自己去训练,力量越大,能发展出的潜能便越多,培养出的力量亦将成为未来的能量。我们既要珍惜自己的潜能,更不可忽略修持这五种宝贵力量。

各位,生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,就算是最艰苦的困境,都有重大的意义。人类有顽强的忍耐力,无穷的创造力,能将自身所遭遇的困境转为正面和有建设性,能发挥无尽的潜能,利用当下所有的条件,实现目标。

﹙四﹚在逆境中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

我们必需认识:人生的价值观不著重于名利财富。不少人以为快乐只是建筑在奢华物质,色慾陶醉的感觉享受上(sensory pleasures) ,于是不择手段、任意妄为,骗财贪色,结果遭受因果报应,难以自拔。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、祥和和喜悦,并非建立在财富、名誉、权力上;亦非来自身体六根感官的剌激享受。快乐是来自内心智慧的啓发。

怎样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?很多文化 – 尤其是北美文化 – 都强调我们要“活得快乐” ,通常这快乐是指官感的快乐。但人类要追求的不应该是“快乐”,人生的目标应该是领悟 “人生意义”。当一个人找到了人生意义,他不但找到了快乐,他更得到力量去渡过苦难。

现代人往往因爲生活感不到满足,而觉得生命毫无意义。北美洲的人常说 “We have enough to live by, but nothing to live for.” 很多人过著丰足的物质生活,却不知活着为了什么,没有人生目标,感到生命无意义。

人有生老病死苦,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怨憎会苦、五蕴炽盛苦。这八苦无人能倖免。既然人生这样苦,那么生命是否毫无意义呢?人是带着前生的业力投生到这个五欲世界的,生活在追求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之中。从投胎期、婴儿期、儿童期、少年期、青年期、成年期,至老死期,不断为滋养自己的色身而生活,佛经讲:“生不带一文而来,死亦不带一文而去。”一百年的生命,亦不觉黄梁一梦而巳。

学佛是寻求生命意义的探索,与超越生死的大自在解脱,包括了现在与将来两个层面:

(1)现在要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,活出身心清淨,利乐众生,广结善缘的人生;

(2)将来能超越三界六道轮迴,不再浮沉于生死苦海,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。

﹙五﹚祝愿与回向

禅门有一则公案:古时候,中国的云门宗文偃大师有一次对他的弟子说:“十五日以前不问汝,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。”他的意思是:以前的事我都不问。从明天起,你们将怎样生活,你们回答我,道一句出来。当时弟子们都愣住了,没有智慧去回答这个玄妙的问题,于是大家紧闭着嘴,不敢出声,恐怕答错。云门大师再问:“请回答我!”他终于等得不耐烦了,就自行代答道:“日日是好日”。

观成不是开了悟的禅和子,亦不敢作答,但我觉得只要心态真诚、思想正确、每日都怀着感恩知足的心,自强不息地去生活,自然“日日是好日”!

各位殷勤的信众,新年到了,祝愿大家日日是好日,自强不息,止恶行善,广行慈悲。利乐众生,化戾气为祥和;同修福慧,转困境为福报。今年送走瘟疫,远离天灾战祸。大家知足常乐,共享太平。

愿以此功德,迴向一切众生,离苦得乐,成就无上菩提。

观看视频:观成法师:发挥五种潜能,提升生命意义 (2022年农曆春节开示)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