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与大自然

Teachings

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,归向大自然的怀抱吧!耳听峡野间的吱吱鸟鸣,清风中松涛的沙沙低吟 ; 眼观蓝天白云,青山绿水,碧草黄花,不自觉的就会心情放松,心境开朗,烦恼抛却,俗虑全消。

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其诗<宿东林寺>中说:「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」。当行者参禅、念佛,修到内心寂然无染,其禅境和大自然浑然一体时,这种互摄互融的感受,霎时间,会觉得山溪流水的淙淙声响,就仿佛是佛陀讲道的法音;崇山树木的青青色相,就恰如是佛陀清净的法身了。

或者,修行人忘情世虑,参禅念佛之余,心中回响的都是佛法的名言概念,冲耳而来的水声,举目而见的山色,很自然的就使人联想起佛陀的广长舌与清净身来了。

其次,有所谓「青青竹叶,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」正好与本诗相通。据《华严经》说 :宇宙万物可以互摄互容,圆融无碍,此即是重重无尽的一真法界。「真如能生万法,故万法即是真如」,所以当修行者转迷成觉时,便可证悟万物千景同归一性。这时尽虚空,遍法界,一切法相都是佛性所显现。所以,竹叶、黄花同为佛性所摄,等无别异。

这首诗说的虽不是苏东坡自己真正禅悟的境界,但透露出大自然水声山色的纯美,歌颂著佛陀慈悲清净的功德。此诗因境说法,是千古传诵的著名禅诗。

另一首因法说境,同样赞美大自然的禅诗是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所写的。诗云﹕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」禅门以无念为宗,行者胸怀坦荡,心念清净,方能欣赏大自然的恩赐:春天百花盛开,秋天皓月高照,夏天和风舒怀,冬天皑雪纷飞。再者,大自然的四季美景亦是比喻禅者的心境:一年四季无求无欲,闲适自在,随遇而安,日日都是好日子。

从古至今,很多禅行者都是选择回归大自然去,安住于深山密林之中,与白云青山、晚风明月为伴,远离尘嚣,放下世情,以便能一心专志,精进办道。生活虽然清苦简朴,心境却安祥怡悦。印度人晚年有山林期,入山林间修道;中国寺院则很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中。大自然空气清新,磁场殊胜,环境宁静,远离人事,最适合禅修,可见大自然确是孕育大修行人的宝贵道场。

城市人,请不要沉醉于名利的追求,欲望的满足,放下尘世的烦扰,转换一下环境,走进大自然中吧!

也许是时候让疲累的身心得到休养,枯涸的灵性获得滋润。届时,也许你会因发现「无限奇珍供世眼」而惊叹,惋惜以前错过的太多。也许你会因望见「一轮明月照天心」而微笑,许诺以后要如何善待自己。也许你会默念《华严经》所讲:「 若见园圃,当愿众生,五欲圃中,耘除爱草;见无忧林,当愿众生,永离贪爱、不生忧怖;若见园林,当愿众生,劝修善行,趣佛菩提。」

大自然之乐,远离凡嚣,抛却俗念,一切都变得宁静致远。各位不妨忙里抽暇,走入大自然,亲身体验清净的生活,相信对启发思惟,定会有无限裨益的。

 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