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五代时期,有一位禅师名为志芝庵主,是黄龙慧南禅师的徒弟,也是禅门临济宗的法嗣弟子。 志芝庵主最初在庐山归宗寺挂单,但他觉得住在寺中的僧众太多,而自己一向喜欢远离尘嚣,独住在深山阿兰若处,于是便向方丈和尚辞别,决定隐居于附近的山峰上。
当时同参都极力挽留他,因为山顶上渺无人迹,必定没有檀越施主供养食物,而且经常云雾缭绕,不宜耕种,每天祇能以薯蓣野蔬充饥,身体怎能长久支持下去呢? 而且山上有不少豺狼虎豹等恶兽出没,独居实在是非常危险的事。 但是志芝禅师的意志十分坚定,独自在山顶上以稻草结庐而住,努力参禅。 每天伴随他的,就祇有苍松古柏,明月清风和山川白云而已。
有一个晚上,突然风雨交加,云雾经过一夜狂风的疾吹与暴雨的冲激,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迹。 禅师一觉醒来,发觉眼前的山色,在朝阳的辉影下,变得清晰明澈,顿然豁悟,从心底流露出一首偈语:
「孤峰顶上一间屋,老僧半间云半间,
昨夜云随风雨去,到头不似老僧闲。 」
志芝庵主说:「老僧在孤峰顶上盖了一间草屋,自己住了半间,云儿住了另外半间。 昨夜风雨交加,今早起来,云儿已不知何处去了。 漂泊的云啊! 到头来你不及老僧那样清闲呢。 」难道那些云雾忍受不了山上的寂寥而随风远去?
禅师在偈语中以白云譬喻人们飘忽无定的「客尘」烦恼。 所谓烦恼,是因为不明白真理而起的,是变幻无常,迁流不息的,所以称为「客」。 烦恼能迷昧心性,犹如尘埃能污染万物,所以称为尘。 众生本性是清净无染的,但是因为外境纷沓,导致执境迷心,遂起惑造业而轮转生死。 老僧不会被尘缘牵缠,所以能享受「清闲」,譬喻他的真心如山峰一样,巍然耸立,不为风雨所动。
禅师所说的「清闲」,并非懈怠放逸。 「清」是指心念清静,「闲」是指心识回复到本性上,思想再不受到尘缘(色声香味触法)的束缚。 所谓山峰本不动,白云自往来。 」。 志芝庵主禅修的坚定意志,就好像山峰一样屹立不动,外境的往来纷扰不会影响他的真心。
假若人们都能用志芝禅师的心态去处理烦恼,那么心境一定会很清闲平静。 生活于尘网之中,要弃除烦恼的扰乱是没有可能的,就好像禅师独住于孤峰茅庐,不让白云涌入也是不可能的。 但是,祇要存着乐于与白云为伴而不依恋的心,便不会被白云所缠扰。
「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」,所以当烦恼来时,应以无心(无执着与分别)去观察它的生灭,不要被它牵引,也不要去憎恨它、消灭它。 当烦恼消失时,心境渐渐便会清净安闲,如「云随风雨去」后,现出晴空万里的风光,这就是志芝禅师所谓「清闲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