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象牙塔到佛堂

Teachings

思嘉

皈依的这天,观音寺的禅堂内,炉香缭绕,法器之音悠然轻扬。我们身披海青,请三皈依,齐发四弘誓愿。继而,请戒者双膝著地,心怀至诚以受戒。闭目凝神之际,我们沉浸在观想当中,感受著大地为我们的虔诚而动容,并释放七彩祥云遍佈上空。眾人的法喜犹如山间清泉,潺潺流淌……

回想起来,如果光阴再往回倒流两年,我肯定无法预想自己会走入佛门。 那一年,刚刚从哲学硕士毕业的我,对自己未来的走向感到理所当然,并不觉得人生需要任何指引。「我毕业以后,就可以马上继续读博,进入学术圈,从事我最感兴趣的哲学研究,终身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。」尽管我自己也知道,目前哲学届的学术职位异常稀缺,申请教职的竞争激烈得就像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;但不知为何,我仍然固执地认定,自己就是命中注定可以冲过去的一人,仿佛这条路就是为我而铺设似的。所以,我一心申请世界上最好的博士项目,继续「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」,如此笃定的我,完全不觉得自己需要职业的预备方案。每天早上,两眼睁开,我便开始学习和研究,就连吃饭洗澡,都在思考课题。那时的我,似是双脚悬空,双手却交替地在凌霄枝上不断攀爬,罔顾这枝头有多么的纤弱。有一天,这根凌霄枝终于断了;疫情期间,由于种种原因,我的博士申请落空。确信无疑的人生轨跡就此骤然中断,我从这凌霄枝上坠落下来。万念俱灰的我,仿佛落在了汹涌的深渊上,两边是瘦骨嶙峋的山石;此时山雾缭绕,我急忙抱住飞流而过的废弃木筏,在礁石丛中穿梭……

然而,柳暗花明又一村,机缘巧合之下,我遇上了佛法这盏指路明灯。一天休息的时候,我看见我太太在YouTube上听一位法师讲经。那时,她开始主动接触佛法,一半是出于好奇,一半则是出于想为她信佛的妈妈了解清楚、防止其误入迷信。当时,情绪低迷的我,不知为何也被吸引了,便坐下来一起聆听。这就是我第一次听师父讲法,是介绍《心经》的开示。师父的开示与我以前听到的讲经说法相当不同,他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、深入浅出,还时常从生活中举例以帮助理解。可能因为我的心智爱好逻辑思辨,当时的我只偏好冥想,认为这项练习已经现代科学论证,而对其他佛法义理提不起兴趣。然而,我发现师父开示的逻辑相当清晰,有理有据,于是便有兴趣一直听下去,听完讲《心经》的系列以后又继续听《应用唯识学》等等。

我逐渐意识到,即使是科学中对冥想最前沿的探讨,目前只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地步;人类内心可以达到的深层次禅定状态,仍未得到科学的充分研究。而除了禅定以外,佛法里面还有很多宝贵的智慧,如「无常」、「空性」、「中道」等等。这些智慧都能够帮助我们切实地解决人生的种种苦难。

学佛也愈发让我认识到,论证和推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,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烦恼的时候,过多的思维很多时候反而会徒增烦恼,并且加重问题本身。比方说,如果一个人的烦恼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法生起感恩,若他对这些烦恼的处理仅限于理性思考,那么他肯定无法提起感恩的心,以解决这个问题。一天,我突然意识到:「原来,我考博失利承受的痛苦,并不是因为外界际遇,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懂得无常,也不懂得感恩这变幻世事中,仍让我遇上的种种善因缘。」正如佛经中所说:「得人身如爪上泥,失人身如大地土」,我来到这个世界、得生人身,已经是莫大的福分。在地球上的每一天,多少人遭遇战争、天灾、疾病等种种不测,我却一天天地醒了过来。多少边远贫困地区的人还在忍饥挨饿,我却有幸过著丰衣足食的日子。而在此基础上,我接受了优质的教育,还能够得到来自父母和伴侣的支持,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术专业,这更是莫大的庆幸。就这样,我不断提醒自己如理作意,内心因为考博失利的苦闷越来越少。如今回忆起象牙塔里愉快的岁月,我不再倾向于觉得那是我不幸失去的时光,而是油然产生一种感激:原来我也曾有幸度过这般精彩的年华。

从此,我对佛法「莫向外求」的智慧便有所体会,并感叹佛法切拔除苦难的力量。然而,这个事例,在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众多苦痛之中,只是冰山一角而已。於是,我发愿要深入修习佛法,寻求更加究竟的脱苦之道。所幸,我的太太也同样对佛法保持著浓厚的兴趣,且从中受益良多。互相促进之下,我们一起去观音寺共修,不断接受佛法的熏陶。于是,我们逐渐萌生了皈依的念头。在机缘巧合之下,幸得善乐法师劝进行者,促使我们更快地迈出了这一步。

回顾起来,我还须感谢这次申博失利。我本以为这个挫折是人生中莫大的逆缘,却万万没想到这竟会成为我学佛的助缘。我当时申请的学校全部都不在BC省,如果当时一切如我所愿,我已经远赴美国读书,很有可能便错过了与观音寺的缘分。「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」,感恩这不可思议的因缘,令我得以有幸看见佛法这盏指路明灯。日后的人生路,希望以此明灯作指引,参悟智慧,修持美德,愿将所缘的一切逆境、顺境都转化成建设家园的砖瓦、利益众生的资粮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