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孔雀法看佛教的宇宙、环保观

Teachings

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下卷说过去七佛,亦以佛母孔雀明王真言守护行者。 其他河神、山神、诸星宿、诸大仙、诸药神,皆以佛母大孔雀明王咒,守护众生及诸眷属,使寿命百年,离诸毒害。

本经下卷叙述了廿八星宿及九曜的名字,赞颂其守护大地的苦乐、平安的功德,令世间丰收或饥荒等义理,让我们有所了解,这是其他经典少见的,资料甚为珍贵。 这些星宿天及九曜天在世间,造成诸如日夜、季节、岁月等现象之穷尽与增长,具备广大的威光与神通。 经文藉由清净的善意,祈请他们随喜孔雀法,护持众生。

有关印度对星宿九曜的占星学,亦即估算行星位置与移动,对于世间众生活动的影响,甚多学问领域,这是他们认同的宇宙观。 佛教的宇宙观又是如何? 在这里让我们来探讨一下。

宇宙虚空的庞大、结构的复杂,令人叹为观止。 早在2600年前,佛陀对于宇宙的生灭变化已经有精深的见解。 佛经说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,称为「十方恒沙世界」、「十方微尘世界」,可见宇宙的浩瀚广大。 华严宗论说宇宙中的任何一法皆可成一切法;另又可以一切法而为一法,所谓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 这种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,即「法界缘起」。 依据华藏世界的宇宙观,强调唯心所现的法界互为缘起,依此成立整个宇宙状况,叙说万事万物的形成原理。 这些都是现代科学家还未能到达的佛教宇宙观的无尽境界。

佛教认为,推动宇宙的生灭,来自精神与物质的二种作用。 宇宙间万有事物,都是缘起性空。 「缘起」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,也就是由各种条件具备而产生的意思;「性空」是说凡是依靠众缘条件而生有的事物,都没有其真实的自体,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。

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生起、变化、消灭都互为因、互为缘。 佛教称物质为「器世间」,与精神的「有情世间」,在业力的推动下不断变化,呈现各种宇宙现象,亦因为借众缘所生,自不免会有其败坏变化。 所以有情众生的生老病死,「器世间」的生住异灭,不论精神或物质现象,都是在流转变化运行,刹那不停,这就是在渲染万法之生灭无常。

本经第三巻用了很多篇幅,读诵河王、山王、大仙、毒神、药神、树神的名字,在这里显示了所有「器世间」与「有情世间」同样重要。 阐述了世间和谐之佛教宇宙、环保观。

佛教是一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。 佛教的环保观,建立于「缘起论」的根本义理上,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众缘和合所生,都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。 佛法说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一切事物都是「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」的同体共生关系。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融合、关联的,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。

苏辉有诗叙述大自然的无情说法:「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岂非清净身」。 佛教的宇宙观强调「器世间」的变化,与「有情世间」的关连,也就是说:众生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一体,不可孤立。 彼此都是圆融无碍,互相尊重包容。

佛教主张不仅对人或动物要有爱心,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,所谓「大地众生,皆有佛性」,不但注重个人内在的心灵环保,同时也兼顾外界「器世间」的生态平衡。 这正是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环保意识。 目前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,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。 提倡环保是首重对于地球的爱护,没有地球,人类就难以生存。 由此证明,二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经有不可思议的智慧,宣示环保的义理,我们不能再怠慢了。

宇宙虚空之大,人于其中,实在微不足道。 山河大地上,孕育着各式各样的生命形态,他们世代长期居住,栖息在江海、河川、大地、乃至崇山峻岭。 我们应该尊重这个事实,不应以人类为自我中心,动辄肆意开发,大规模戕害当地的动植物及各类众生。

让我们来看下卷经文其中一段:

阿难陀汝当称念诸大仙人名号。 此诸仙人皆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。 皆具威德有大光明。 或住山河或居林薮。 欲作善恶呪愿吉凶随言成就。 五通自在游行虚空。 一切所为无有障碍。 汝当称念。

此等诸仙皆是往古大仙。 造四明论善闲呪术。 众行备成自他俱利。 彼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。 拥护我(某甲)并诸眷属。 寿命百年离诸忧恼。

经文赞颂往古的伟大圣仙,他们是外道的修行人,是吠陀典籍的作者,咒术的供应者,密法的运转者。 因为他们严持禁戒,常具苦行,发出广大威光, 所以具有高超勇猛的威德成就。 从这里也看到,本经阐述佛教所主张,不同宗教彼此尊重,和平融洽的同体共生之和谐观念。

大仙 mahār.s.ī,《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》云:「仙有二种,一内仙人,二外仙人也。 内仙人者谓佛菩萨,外仙人谓外道仙人修苦行者也。」 后者身具威德光明,住于山河林薮之间,有五种神通自在,能游行于虚空。

家师观成上人对于苦行有此开示:

修苦行者,是用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来修行,它帮助我们忍苦,是体现布施、忍辱、持戒、精进的最佳方法。 所以苦行是重要的。 释迦牟尼

佛开始修道,示现的就是苦行。 佛教导我们:以苦为师、以戒为师。 如果学佛者不能够严持戒律、不能够吃苦,就肯定不能成就。 所谓外道修苦行者,他们很多都是哲学家,以甚强的意志力,通过修苦行而得到成就。

经文中的大仙名字,有些也曾在佛教其他经典出现,今取两则与众分享:

鹦鹉大仙,《贤愚经》中有「鹦鹉闻四谛品」, 述说鹦鹉闻说四谛得生天缘:昔佛在世时,舍卫国中长者须达,敬信佛法为僧檀越,一切所须悉皆供给。 时诸比丘随其所须,日日往来说法教诲。 须达家内有二鹦鹉,一名律提,二名赉律提。 禀性黠慧 能知人语。 诸比丘来先告家内,拂整敷具欢喜迎逆。 是时阿难往到其家,见鸟聪黠爱之在心,而语言欲教汝法。 二鸟欢喜授四谛法。 门前有树二鸟闻法,喜悦诵习飞向树上,次第上下经由七返,诵读所受四谛妙法。 其暮宿树野狸所食,缘此善心生四王天、忉利天等。 如是七返受天已毕,来生人中出家修道得辟支佛果。 一名昙摩,二名修昙摩。

婆私瑟吒大仙 vasis.t.ha,系七大仙之一,十大仙之一,二十八部众之一。 印度吠陀时代之仙人。 于密教中,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。 形像为身呈白肉色,仙人形,上身裸露,右手持莲花,握拳覆腰,弯曲左手,持数珠,立左膝,坐于圆座又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,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。 形像为肉色,苦行仙人形,右手举似弹指,左手持仙杖而立。

 

 

发表回复